生活型:半灌木,高20-50 cm。 营养器官:木质茎多分枝。小枝灰白色,通常具环状裂隙。当年枝鲜绿色。枝条节间多数,圆柱状。叶不明显或略呈鳞片状,先端钝或急尖。 繁殖器官:花序穗状。花1-3朵生于叶腋。小苞片边缘膜质。花被片分内外两轮。外轮3个花被片近圆形,果成熟时在背面下方生横翅。翅膜质,有扇形、圆形或肾形,呈淡黄色或粉红色,直立。内轮2个花被片椭圆形,无翅或具较小的翅。花盘裂片条形,顶端蓖齿状。胞果直立,近球形。果皮肉质,暗红色,平滑。花期8-9月,果期10月。
分布于甘肃西部和新疆。
生于山前砾石洪积扇、戈壁和沙丘间,有时也见于干旱山坡。
无
①生态价值:该物种是荒漠植被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具有高度的耐盐碱和抗干旱能力,对维持荒漠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药用价值:其枝条可以入药,用于治疗疥癣、疥疮和湿疹痒痛。 ③其他价值:本种的当年生枝含生物碱,其中主要为毒藜碱(anabasine C10H14N2),有杀虫作用,可用来制作土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