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27日,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花卉协会和蒙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内蒙古农业大学协办,主题为创新球宿根花卉科技,助力美丽城乡建设。
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阿富汗东北部,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面积约10万km2,其高原山体高大,平均海拔4500 m以上。
2024年6月14日-16日,中国昆虫学会第六届传粉昆虫暨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授粉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昆虫学会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古昆虫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昆虫学会蛾类昆虫专业委员会联合协办,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承办,主题为传粉昆虫多样性保护和授粉应用助力农作物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学院红色基因的底色、生物保护的亮色、学科发展的特色,2024年5月22日至6月10日,由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研室吉乃提汗·马木提教授、麦迪娜·牙合牙老师、童婷老师带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前往巴里坤县、伊吾县、伊州区与托克逊县开展吐哈盆地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将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宣传并科普环保知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校园中蔚然成风,让青年大学生了解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4月12日至5月13日生命科学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教师吉乃提汗·马木提、芦娟娟、邱娟、师小军、马菡泽、孟岩、麦迪娜·牙合牙、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王珊珊等对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昌吉州和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了野生植物和入侵植物调查。
国家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支撑生物圈的可持续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为助力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建设,培养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系统地掌握生态学专业知识、理论,以及开展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实践的技能,2024年5月1号至5月10号,生态系教师黄代红、马菡泽、孟岩、童婷,动物系教师康宁,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白硕的协助下,带领21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野生植物本底调查工作。
2023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24年4月12日至19日,生命科学学院吉乃提汗·马木提教授及其研究生对塔城地区的裕民县、托里县、额敏县、塔城市、沙湾县、乌苏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石河子和阜康等地开展了为期8天的野外考察工作,总行程约2700公里。
2023年10月27日-30日,“第二十二届中国生态学大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600余个不同单位的近3000名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此次大会围绕“生态科学新使命: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应用、从基础研究到国家需求,聚焦生态学学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探索与创新等议题,大会设45个专题分会场和2个专题论坛,近千名学者做了现场汇报。
2023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与草原局委托新疆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乌鲁木齐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旨在通过对乌鲁木齐市野生动植物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些数据和信息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将有助于推动野生动植物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